上一篇讲完了舰种和防御设施的来历,这次来讲讲各个建筑的历史吧。
伴随着人类向宇宙进军的同时,钢铁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以至于地表浅层的金属矿物几乎被开采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回收力度和研制替代物等等,但效果仍不明显。但是一个研究员给人类指明了新的方向——地幔。众所周知,在地幔和地核间有着大量的液态铁镍合金,而正是由于这些铁镍合金在随着地球自转而流动,带给了地球磁场,使其能在太阳黑子爆发时能够庇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高能粒子的伤害,使地球有了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那个研究员就是想开采地球深处的铁镍合金。
虽然这个想法很疯狂,但是却被证明是可行的,于是人类用一种在超高压下形成的次简并态物质制作了开采装置,并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功率达到1740亿瓦的超级激光钻机来掘进。这种超级激光钻机甚至可以熔化任何东西,而它号称能将太阳的能量汇聚在指尖。这样一个拥有直达地幔的矿洞的生产设施就是以后金属矿的来历。
而仅仅只有金属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芯片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作为其基础的硅也是缺口越来越大。人类已经完全不满足从沙子中提取硅了,转而在陆地上开掘深井采集富含硅元素的矿石来提炼硅。这让计算机对于硅的需求有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伴随着可控核聚变的发明,能量短缺终于从人类的词典里删除了,但同时重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大。为满足这种需求,人类在海洋深处设置了大规模重氢提取装置。众所周知,重氢就是比普通氢原子多了一个中子的氢原子,超重氢也不例外,只是它多了两个中子。重氢和超重氢是聚变的重要燃料。虽然它们在海洋中的储量极大,但是富集度却极低,正常的天然水体中重水含量仅约为0.002% ,好在人类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将其富集进而提取。重氢有一些有别于普通氢原子的特性,比如其无法被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人们就是利用其这个特性来进行富集进而来提取。大量的普通水被电解,存留的就是富集度较高的重水了。经过多次这种操作就能得到几乎纯的重水。
重氢提取器的出现让作为聚变燃料的重氢大量的被生产出来,随之让人类有了充足的可能去研发脉冲引擎。而脉冲引擎的出现则让人类真正的拉开了宇宙殖民的大门。当人类真正在其他星球驻扎时,能量问题又重新出现了,因为毕竟不是所有殖民星都曾经有生命存在过,导致在殖民星广泛推展化石能源几乎是不可能,这导致了两种能量建筑的出现,一个是太阳能电站,另一个就是核电站。太阳能电站应用了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收集来自各个殖民星所属恒星的光能进而转变为电能;核电站则更为高端一些,它使用聚变产能,可以完全不受恒星光强弱的影响输出稳定可靠的电力。但核电站相比于太阳能电站有些缺点,就是它需要耗费重氢进行反应,并且由于其需要大量的配套安全设施导致其造价偏高。
对于宇宙探索的向往让地球上的各个国家摒弃了前嫌,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于是一个个由各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科研机构纷纷出现,所有国家共同研发,各展所长,技术公开,使得大量高精尖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科技得以研发,这种大型科研机构就是日后研究实验室的雏形。而研究实验室则是每个星际帝国都绝对无法缺乏的。
伴随着人类殖民脚步的前进,在殖民星上有很多相同的问题也大量产生,最主要的就是地形和一些地质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靠人力很难解决而且成本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些科学家被任命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利用原子直接搭建零件来组装成一些纳米级别的自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用来改变地形,化石为土,加速地质演变向人类需要的方向。虽然这些自律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也不算太低,但相比于其带来的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人类迎来的第二次技术爆炸的时代。几乎每周都有新技术新发明出现,人类社会在蓬勃的发展着。但是,即使这样仍旧有一些国家在进行着战争,同时一些恐怖组织型的星际海盗也在进行着掠夺型发展,这让很多国家深恶痛绝,研究一种新的防御设施迫在眉睫。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大型宇宙空间站,它的功能类似于星港,能够为友方前来协助防御的飞船提供巡逻所需的重氢,并且有一个专属的太空电梯进行快速补给。毕竟巡逻和停泊是远远不同的,巡逻需要随时保持启动状态,必须要在敌方来袭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都是要大量的重氢的。